大家去過馬來西亞檳城嗎?這個城市真的讓我超驚喜!
檳城的喬治市(George Town)被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就是每年都會做全球富豪排行榜的那個公司)選入「全球十大大省錢旅遊目的地」,獲得第四名,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CP值很高的旅遊城市(吃東西超便宜啦)!
檳城喬治市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許多街頭藝術(到處都有街頭的壁畫彩繪)和道地的美食小吃。
關於喬治市
位於馬來西亞檳城,是第二大城,由18世紀英國法蘭西斯‧萊特船長來到檳榔嶼屯墾時建立,以英王喬治三世命名。
在官方的政策鼓勵下,大量的華人和各國移民移居於此,於是喬治市逐漸發展成一個重要的商業貿易港口。
喬治市有獨特的建築城市景觀,融合華人、馬來、印度、英國、荷蘭、葡萄牙等多種族文化,擁有馬來西亞最多的戰前東南亞風格建築物,拍出的照片會很有文青風的fu~
姓氏橋
檳榔嶼東北部海邊的海上橋狀木屋區,各橋主要以姓氏宗親分而聚居,最長的木橋向海延伸約500米,有者較短,左右建滿了木屋,充分表現了喬治市海上居民的生活特色。
姓氏橋中以周姓橋規模最大,橋民每年農曆正月初八晚都會舉辦拜天公儀式,吸引上萬人共襄盛舉,是檳城其中一個拜天公最熱鬧的地點。
橋上可愛的指示牌
市政廳(Town Hall)
市政廳是典型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典雅且富麗堂皇。在十八世紀年代是當地紳士精英聚會的場所,曾被電影「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g)取景。
康華利斯堡(Fort Cornwallies)
萊特船長登陸時建造,用以守衛港口。城堡內有百年歷史的多台青銅大砲、小教堂、燈塔、彈藥庫、囚室、旗杆、歷史館和咖啡館。
維多利亞女王紀念鐘樓(Queen Victoria Memorial Clock Tower)
鐘樓建於1897年,為了慶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週年,樓高60英尺,每英尺代表女王在位的一年。它的外型融合了英式鐘樓和回教摩爾式圓頂,是檳城的地標之一。
馬哈馬里安興都廟(Maha Mariamman Temple)
建於1833年的印度古廟,高高門塔上有38尊雕工細緻的印度教神祇。
甲必丹吉靈清真寺(Kapitan Keling Mosque)
清真寺由印度穆斯林商人於1801年興建,是檳城最古老和最大的清真寺。
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
建於1818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英式教堂,被馬來西亞政府列為50個馬來西亞國家寶藏之一,圓柱及尖頂是特色。較前方的圓頂亭閣是為了紀念萊特船長。
聖母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1786年第一批天主教徒來檳榔嶼的日子,恰巧就是在聖母升天日,所以後人建造教堂紀念他們。教堂是雙塔式建築,在1860年完工。
張弼士故居(Cheong Fatt Tze Mansion)
「張弼士」是清末著名的商人,1880年他從中國請來專業師傅在檳城為他打造一處居所兼進行商業活動的所在地。張弼士故居融合中西風格,是馬來西亞現存最大的中國園林式住宅。1995年經全面修復,因寶藍色的石牆又稱「藍屋」。藍色在殖民時期是高貴的顏色,選此作為建築顏色可展現這棟豪宅主人的聲望。
藝術壁畫街
這裡可以看見許多有創意的壁畫,其中立陶宛藝術家恩尼斯特(Ernest Zacharevic )最知名。
「姐弟共騎」是恩尼斯特在檳城最有名的作品,曾經獲得英國衛報讀者票選為世界15大最佳壁畫之一,是亞洲唯一入選。
另一幅恩尼斯特的作品「機車上的男孩」
喬治市以馬來西亞的美食之都聞名,美味多樣的街頭美食,融合馬來式、中式、印度式、峇峇娘惹式、泰式和歐式等,雖然我胃都快裝不下了還是忍不住每種都要嚐一下。
亞參叻沙
檳城的代表性美食,是用甘榜魚或馬鮫魚熬出來,略帶酸味的濃湯。
福建麵
福建麵是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美食,以蝦殼及辣椒熬煮的赤紅辛辣湯底,配上黃麵條、米粉、蝦和蕹菜等而成的湯麵,口水是不是都快流下來惹……
走在喬治市街上,可以盡看幾世紀以來富麗堂皇的殖民時期雄偉建築,還有許多便宜又好吃的美食,距離台灣也不遠,很推薦大家去檳城盡情玩耍!